都说,养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多的是父母一点一滴地用心雕琢。在这个漫长过程中,家长们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态,切忌用力过猛,因为很多时候,“收”要比“放”更重要。下面这四件事,家长越能忍,越能给到孩子更好的成长助力!毫无疑问,现下很多家庭都对孩子投注了过多的关爱,而这个关爱一旦过了度,就变成了孩子的一种束缚。《少年说》有一期,一个女生控诉父母“太宠自己”,将她养成一个“高商低能”的人。小时候,她吃饭不会用筷子,家长没有教她怎么用,就给她一个勺子,以至于每次吃饭,她都是只管吃,家人只管夹。这一用就用到了高二,导致她到现在都不怎么会使用筷子。

忍住一点就着的脾气
不知道大家发现没,当妈后,除了技能点不断升级,不停上涨的脾气也让人无法忽视。可每次遇着孩子什么事,我们的肾上腺素总是不受控制地攀升。娃磨蹭不做作业,气得牙痒痒;孩子调皮不听话,恨不得塞回肚子回炉重造。有时当孩子犯了错时,着急上火的老母亲连给娃申诉的机会都没有。有一次,她在家里接到老师的电话,说她8岁的儿子在学校与同学打架,还把衣服弄破了。听完后朋友在家就坐不住了,儿子一回到家,她就劈头盖脸一顿骂:“我和你爸辛辛苦苦送你上学,就是去打架的”......
后来老公和她说,儿子打架是因为同学恶作剧弄坏他衣服,还动手打他,他才还手的。老公苦着一张脸:你每次都跟吃枪子似的突突突,孩子哪有机会和你解释!是啊,我们总是太急于训斥,脾气一点就着,又如何能听到孩子的心声呢?倘若遇到孩子一些龟毛的事,我们能学会多忍一忍自己的暴脾气,听一下孩子的心声,或许会有更好的处理效果。
乃至遇到什么事都要将孩子打造完美,尤其又有了“别人家孩子”这个神助攻,自家娃的生活就开始变得水深火热。之前看育儿节目《超级育儿师》,有位妈妈就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家娃。妈妈指导孩子描字时,一再纠错,必须要求孩子写得和模板上一样。

可无论优优如何写,妈妈总是不满意,最后还祭出最刺激娃的一句:听到妈妈的话后,优优就整个耷拉着脑袋趴到了桌子上,看起来非常的疲惫,让人心疼。其实,你的孩子也很棒,也有闪光的地方被其他家长羡慕,为什么家长就看不到呢?而且孩子那么小,真的没有必要事事要求如此尽善尽美。为人父母,我们一定要明白“循序渐进”的道理,忍住自己拔苗助长的行为,太过急于求成,只会累娃累己。
生活中,很多父母会带着为你好的旗号,为孩子包办一切。长大后,学习、工作、结婚...也毫无意外会穿插“为你好”的声音。就是这样的控制,让很多孩子有苦难言,更没有自主权。《小欢喜》中,英子为何会得抑郁症,继而生发出跳海的冲动,归根结底还是母亲的控制让她压抑到无法呼吸。 
从日常生活到学习、专业,母亲就像织了一张天罗地网般,牢牢控制着她。很多家长不明白:我明明是为她好,为什么最后却不落个好呢?那是因为你的为她好,是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孩子之上,从而衍生了一些疯狂的控制行为。少了有商有量,没有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的喜好与需求,才导致了亲情的一种错位与隔膜。我们何不放下家长的高姿态,忍住对孩子的控制,试着多了解自己的娃,多让孩子做些选择,才能更好地育娃有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