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谎言,父母该如何解读1
发表时间:2021-03-05 20:23作者:荔枝 关于撒谎,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团队,研究了20年后发现:2岁的孩子,就有30%开始说谎。到了4岁,竟有高达80%的孩子说谎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说谎变得越来越普遍。
孩子的谎言分为五种类型: 白色的谎言:为了客气说谎,如生日礼物不合心意,却说很喜欢。 橙色的谎言:为了奉承说谎,如夸老师长得很漂亮。 蓝色的谎言:为了集体说谎,如帮朋友保守秘密。 黄色的谎言:为了谦虚说谎,如考了满分,却说考的不好仍需努力。 这四种谎言无关道德品质,家长无需太在意。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,另外一种黑色的谎言:为了自己。 哲学家罗素说:“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。”孩子为什么会说谎,就是家长接受不了事实真相。当孩子迫切地想要一个东西,而父母又明令禁止时,谎言就这样诞生了。 和朋友讨论自己小时候的事情,聊起打碎东西的经历,我记得我小时候打碎过好几次碗,第一次就被妈妈骂了,还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;再后来还是打碎了碗,估计也说了真话被骂了,再后来就撒谎说是自己破的,或者是被猫咪踩下来的之类的。 因为我知道,告诉了妈妈,不仅于事无补,反而还要面临妈妈的责备甚至是打骂。 谎言,往往是最真实的表达 李松蔚老师说: “每一句谎言的背后,都有他的诉求,谎言是假的,但诉求是真的。” 孩子撒谎,父母要先自省 孩子撒谎,父母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 批评,惩罚,还是打骂? 这些做法,并不能有效制止孩子撒谎的行为,只会让孩子的撒谎技巧越来越高。
孩子撒谎,父母应该怎样做呢?
心理学教授李康研究儿童撒谎发现,要避免孩子撒谎,大人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。 纪录片《小孩的神秘生活》中有个小男孩,在玩游戏时,为了得到更多的糖果,游戏中作弊。 当被大人问起有没有犯规时,男孩却不承认。 原来男孩的父母许诺他,只要在学校表现好了,回家就可以玩游戏,买新衣服。 但他知道父母是骗人的,所以他就不好好表现,也学会了骗人。
同时,家长首先要自我反省。 孩子出现撒谎行为时,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。 父母因为一次的撒谎,就给孩子贴上不诚实、撒谎精的标签,就会导致孩子不断向负面标签靠拢。 钟南山曾透露,自己小时候也曾说谎,把本应上交学校的伙食费私藏起来,买了零食。 当母亲问起时伙食费有没有剩时,他便撒谎说没剩。 当谎言被拆穿时,他以为父母会将他痛打一顿。 没想到,母亲没有过多的责怪,只是对他说:“你这么做是不诚实的。” 一向严厉的父亲则说:“南山,你好好想想,你这样骗我们,你到底对不对。” 钟南山后来回忆道: “父母的话,感觉比打我一顿,对我刺激更大。” 那晚,他一夜无眠,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。 如果真话可以被接受,谁会选择撒谎?
在选择撒谎的那一刻,孩子面对的不仅仅是犯错后的愧疚,还有面对父母时的心虚,谎言被拆穿后的恐惧。 甚至包括为了圆谎,不得不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的心理压力...... 其实,撒谎并不等于就是坏孩子,父母不要过度反应,伤了孩子,也伤到了亲子关系。 要让孩子知道,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,不一定非要撒谎。 要想教育好孩子,就要爱孩子,看见孩子。 有爱的孩子,才无需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错误。 被看见的孩子,才无需用谎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