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?|上海小学生夏令营61
发表时间:2022-04-30 19:42作者:好习惯夏令营凡凡老师 相信家有小朋友的家长这几句话一定常说: 不要碰这个!不许拿那个!听话!能不能消停会啊…… 每当这时,家长就会感叹,孩子怎么有用不完的精力和调皮劲儿,忘性大到提耳朵强调都没用。 相信家有小朋友的家长这几句话一定常说: 不要碰这个!不许拿那个!听话!能不能消停会啊…… 每当这时,家长就会感叹,孩子怎么有用不完的精力和调皮劲儿,忘性大到提耳朵强调都没用。 家长也不禁苦恼,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听话,更有记性。 其实,“小调皮鬼”是家长自己培养出来的,因为没有从小给孩子培养【规则感】。 没有规则感的孩子,总在试探你的底线 所谓“规则感”,就是行为的边界和分寸。 规则散乱无章程的人,在某个环境中,对于该遵循的行为标准,不该做的事情,是没有清晰的边界的。如此一来,行为便会失当。 对于孩子来说,行为失当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,比如,公共场合大声喧哗;在家总是搞破坏,打乱大人做的事;在学校不听老师口令,不好好吃饭睡觉;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,乱跑乱撞,闯红灯…… 有家长或许辩解孩子还小,活泼,不拘小节,但是体现在不同的环境中时,孩子的不恰当行为不会给自己及家长造成不同程度的严重后果。比如闯红灯,马路上乱跑乱撞,很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。 而且家长不及时管教和制定规则,任由孩子在讨价还价中一次次妥协,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任性和难以管理,未来可能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。 巧用3招,培养孩子“有规矩” 1、不要硬碰硬 2岁以后,孩子进入规则敏感期,这时候的孩子规则意识淡薄,行为多源于情绪或兴趣冲动,不考虑行为后果,想法很天真,且容易叛逆。 这时候的孩子对父母的规则教育和约束,最常见的反应就是“不”,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,尝试表现自己。 所以,家长一定不要和孩子硬碰硬,他不愿意非要他妥协。家长可以在有规则、有限度的基础上,为他提供几个选择。既有规则有约束,双方又不会陷入僵局。 2、建立共情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,家长下意识地就会否定、禁止孩子。 比孩子在情急之下打了人,如果家长说“不许打人”,“再打我就打你”之类的话,孩子往往会更生气,很不服气,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是有原因的,没有错。 家长需要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“打人会很疼的”,“他要打你你会怎么做”,等等这样的语言,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。 家长温和、亲密地对待,让孩子体会到尊重和关怀,而不是无理由的责怪,这对孩子的规则养成有非常积极的帮助。 3、要以身作则 想要一个守规矩、懂尊重的孩子,就要做一个有责任感,有规则意识的家长。 家长以身作则,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,孩子在家长的不断熏陶下,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,孩子也会有规则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