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儿被我一直催催催烦了!5岁的她叹了口气对我说:妈妈,我不是慢,是我……1
发表时间:2021-04-29 10:19作者:荔枝 孩子的“慢”,并不代表停滞不前。 其实他们一直都在前行,只是需要时间积蓄能量。 吃饭效率基本上和写作业一样,完全取决于最后的冲刺。 他们不是慢,而是有自己的节奏 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,我都是把校服给女儿穿上,就留下一个拉链让她自己拉好。
她拉拉链的功夫,我火急火燎穿好鞋子,把吃饭的碗盘放到水池,再把各个屋子的灯关上。 大概两三分钟的时间,我像是火箭她像是蜗牛。 那天,她像我吼她一样冲我吼了一句:“妈妈,你能不能别催了,我真的不是慢,我是觉得拉链太难了!” 她清脆的嗓门似乎叫醒了我,原来她不是故意贪玩,而是真的能力不足。 对于我们来说一秒钟拉上的拉链,对于她来说是需要练习很久的事情。 当我们总是不断要求孩子“快一点”,其实是在以成人的节奏来要求他们。 想起之前每次带孩子回家,楼道入口有两条通道,一条就是短且快的楼梯,还有一条是推车子或者行李箱的长缓坡。 每次她回来,一定要走那条远且长的缓坡,哪怕眼看电梯来了,她也要慢慢走完那条路。 有一次我生气地喊她:你快点,电梯里面的人都等着你呢! 她站在那条长坡上大哭,“必须要走这条路,老师说过必须要选择好走的那条路!” 女儿的哭声,再一次让我意识到,你以为的磨蹭,其实是孩子在遵从她自己的内心秩序。 我们总一心想着怎么让孩子快起来,仿佛最好能有那么几个方法就像按钮一样,能给孩子一键定制行动速度。 但是实际上,他们不是慢,而是有自己的节奏,他们也不是故意拖拉,而是他们的能力,无论如何都达不到我们想要的速度。 他们不是慢,而是有自己的节奏 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,我都是把校服给女儿穿上,就留下一个拉链让她自己拉好。
她拉拉链的功夫,我火急火燎穿好鞋子,把吃饭的碗盘放到水池,再把各个屋子的灯关上。 大概两三分钟的时间,我像是火箭她像是蜗牛。 那天,她像我吼她一样冲我吼了一句:“妈妈,你能不能别催了,我真的不是慢,我是觉得拉链太难了!” 她清脆的嗓门似乎叫醒了我,原来她不是故意贪玩,而是真的能力不足。 对于我们来说一秒钟拉上的拉链,对于她来说是需要练习很久的事情。 当我们总是不断要求孩子“快一点”,其实是在以成人的节奏来要求他们。 想起之前每次带孩子回家,楼道入口有两条通道,一条就是短且快的楼梯,还有一条是推车子或者行李箱的长缓坡。 每次她回来,一定要走那条远且长的缓坡,哪怕眼看电梯来了,她也要慢慢走完那条路。 有一次我生气地喊她:你快点,电梯里面的人都等着你呢! 她站在那条长坡上大哭,“必须要走这条路,老师说过必须要选择好走的那条路!” 女儿的哭声,再一次让我意识到,你以为的磨蹭,其实是孩子在遵从她自己的内心秩序。 我们总一心想着怎么让孩子快起来,仿佛最好能有那么几个方法就像按钮一样,能给孩子一键定制行动速度。 但是实际上,他们不是慢,而是有自己的节奏,他们也不是故意拖拉,而是他们的能力,无论如何都达不到我们想要的速度。 再着急,也要好好说 其实,孩子大脑的处理信息能力有限,他们可能根本听不懂“再不吃饭你就要迟到了,老师会惩罚你,别的小朋友都已经开始做手工了”这样高信息量的话。 他们大脑不断强化的,可能就是“我迟到了”这一个点而已。 有一次我送女儿到学校,送到班级门口之后,听见她跟老师说了一句“我又迟到了”。 我才发现,她可能已经认同了自己的糟糕,认同了自己就是一个爱磨蹭,爱迟到的孩子。 我们用了这么多方法,发泄了这么多负面情绪,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认同自己糟糕,却不知道自己是否做错的孩子。 可是如果不能催催催,不能冷暴力,不能传递太多负面信息,那还能怎么样呢? 用他们能听懂的方式,在不扰乱他们节奏的情况下,采取非暴力沟通的方式。 简单地说,就是:事实+造成影响+真实期待。 比如,那天为了等女儿,我上班快迟到了。
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随便吃了两口后,就放下鸡蛋赶紧去穿鞋。 我不知道她有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,但是这种方式至少比吼叫要有作用。 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,她问了我一句“今天是早还是晚,我会影响你迟到吗?”我知道,那天我说的话,她听懂了大部分。 我总是叫嚣着“快快快”的时候,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快。 成年人是“结果导向”的,而孩子却是“活在当下”的。 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进度条,知道后面要发生的事情是什么,可他们的脑子里只有现在的事情,他们想象不到接下来的后果,更不知道要承担什么责任。 作为父母,我们的义务,不就是把这些他们不懂的事情,都讲明白吗? 他们做得再不好,也不过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啊。 会磨蹭的,不仅仅是孩子 有一段时间,我叫女儿做什么事的时候,她总是按兵不动,然后回我一句“稍等一下,我玩完了就来”。 一开始还有点诧异,她什么时候学会“稍等”这样的词语了。 直到后来,我做饭的时候,她叫我过来看看她摆的积木,我随口说了一句“稍等一下,我做完饭就来”,我才意识到,她这句话是跟我学的。 如果我在家办公,她叫我,我会让她等一会; 如果我在做家务,她叫我,我会让她等一会; 甚至我在玩手机,她叫我,我也让她等一会。 从孩子的视角看,难道我们不是在磨蹭吗? 孩子一直在允许我们磨蹭,我们却总是要求孩子不能磨蹭。 我们“欺负”孩子,只不过因为他们乖巧,他们弱小,他们不会像我们吼他们一样吼我们。 身份颠倒的话,才细细察觉到了孩子的耐心与包容。 生气的时候,他们要听话。着急的时候,他们要听话。 可他们着急,他们磨蹭的时候,我们却没有好好听他们说话。 口口声声说着爱孩子的一切,却不愿意给他们这样的一小会的等待。 他们真的没有做错什么,只不过是不符合我们的期待,没有按照我们的速度而已。 孩子一直在默默爱着我们,从来没有嫌弃过我们的磨蹭、偷懒。 那我们等一等他们,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。 磨蹭,可能是他们最美好的时光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匆忙的,做什么事都要速战速决,尽量以最快速度达成最好的结果。 可是孩子不同,他们更加享受成长的过程。我们在意的结果,他们并没有觉得多么重要。 他们的人生将来有很多像我们一样匆忙的时间,却未必有多少能像现在这样,慢慢长大,慢慢观察世界的经历。 记得有一次,我们一家三口去旅行,到了一个景点附近,我们着急想要快点进去,女儿却一眼看到路边的一个沙堆。 也不顾自己一身白净的衣服,就蹲在那专心地玩了起来。 我一边着急,一边劝自己,既然带她出来玩,那只要她开心就好了。 这样的时光,这样的享受,这样简单的快乐,她的一生还能体味多少次。 我们在旁边看着她,她并没有玩很久。恋恋不舍地站起来,拉着我的手说走吧。 多年之后,她可能忘了那个景点,忘了那次旅行,但是父母耐心等她玩沙子的场景,可能是她最宁静幸福的时光。 不是他们太慢了,而是我们太快了。不是他们不懂我们,而是我们不懂他们。 当有一天他们真的快到匆忙出门,不看我们一眼的时候,我们可能还真的怀念他们的磨蹭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