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险的“14岁现象”,男孩女孩都会遇到!家长再忙也要看一下1
发表时间:2021-03-23 15:53作者:荔枝 有调研从多家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,在他们接待的青少年咨询案例中,14岁孩子逆反心理最突出。 一些孩子对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,开始反驳、顶撞,越是父母、老师不让做的事,他们越起劲儿,一定要和家长“对着干”。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14岁现象”。 “14岁现象”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则骇人的新闻: 14岁少年小肖在网吧刺杀了自己的父亲。 报道中写道,小肖的作业本里有一道题,“当你的父母错怪了你时,你会怎么办?” 他如此回答:宽容、沟通、交流。 可以相信,他是一个心存善念的人,也希望自己能与父母沟通。 但是,正如新闻里描述的,当爸爸把他从网吧里揪出来扇耳光时,他没有说一句话。 接下来,他向爸爸掏出了弹簧刀…… 在这起弑父的人伦惨剧中,不难注意到,这位少年正好处在14岁的年龄。 无独有偶,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冉乃彦提道: “14岁现象”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则骇人的新闻: 14岁少年小肖在网吧刺杀了自己的父亲。 报道中写道,小肖的作业本里有一道题,“当你的父母错怪了你时,你会怎么办?” 他如此回答:宽容、沟通、交流。 可以相信,他是一个心存善念的人,也希望自己能与父母沟通。 但是,正如新闻里描述的,当爸爸把他从网吧里揪出来扇耳光时,他没有说一句话。 接下来,他向爸爸掏出了弹簧刀…… 在这起弑父的人伦惨剧中,不难注意到,这位少年正好处在14岁的年龄。 无独有偶,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冉乃彦提道: “14岁”是个危险期 英国科学家曾进行过的一项研究证实,青少年最容易出现打架、叛逆、学坏的年龄是14岁。 英国研究者对9~35岁的男性参与者进行了调查记录,受试者被要求玩电脑游戏。 通过记录参与者对游戏结果的满意或者失望程度,科学家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进行了分析。 结果发现,青少年更热衷于能够让他们感到刺激的危险行为,其中14岁的少年最为突出。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分析认为:
还有一些初中年级段的班主任教师反映,14岁左右的年龄属于成长中的一个“危险期”,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。 王老师是一位有着十余年初中教学经验的班主任教师,她曾针对14岁左右学生的教育问题撰写过一篇论文。 王老师提到,14岁左右的学生通常存在以下六种心理特征: 第一,自我感觉“长大了”,表现自我的意识增强; 第二,不成熟,讲歪理; 第三,过于自信形成自负心理; 第四,意志薄弱,适应性差,承受压力的心理空洞出现; 第五,出现消沉、颓废、麻木、情感冷漠等不正常情感; 第六,出现暴躁、报复、易激动、寻求刺激等现象。 王老师举了一个例子: 一名姓张的男生,学习成绩优良,却在与同学相处中常常出口伤人,动辄打人。 他多次学着影片中的武打动作伤及他人。 当问及他做这些事时是怎样想的,这位男生的回答却是轻描淡写:“和同学并没有矛盾,就是想发泄。” “14岁”也是最佳塑造期 尽管14岁左右的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,但教育专家冉乃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:“14岁是危险叛逆期,更是最佳塑造期。” 作家柳青说: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,但关键的常常只有几步,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。 冉乃彦认为,对孩子来说,14岁左右的年龄就是这样的关键期,家长要抓好孩子的这段关键期。 为了说明少年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性,他举了几个成功名人的故事: 桥梁专家茅以升14岁看到桥梁垮塌压死人后立志要修建最牢固的桥; 14岁的爱因斯坦和两个同伴谈论世界新闻、科学成就,后来他们三个全部成为科学家。 冉乃彦强调说:
家长应该怎么做 那么,作为家长,我们能给孩子哪些引导和支持呢? 对于这一年龄孩子的家庭教育来说,家长最难处理的问题,就在于“叛逆”、“不听劝”,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叛逆,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。 他们主要有如下四种表现: 1. 很多家长会认为这个叛逆的孩子是这辈子用来折磨自己的,这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态。 2. 面对叛逆的孩子,自己感到无能为力,完全失去了对孩子的操控能力; 3. 孩子已经让家长疲惫不堪,陷于绝望,同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热情; 4. 很多家长感觉到很自卑,责怪自己教育孩子的无能和失败。 既然这四种心态都是不可取的,家长在对待孩子玩的叛逆问题时,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?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,而是由于成长期的家庭教育或生理原因还有环境中的影响; 所以家长们了解了这些成因后,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和理解孩子,不要再埋怨孩子; 还要知道,叛逆期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短暂的一个时期,它很快就会过去; 所以家长们能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孩子,帮助孩子们把这个时期尽快度过去,未来你的孩子才会更爱你,更尊敬你。 家长要认知自我,改变自我 陪伴是最好的爱 父母应留下一点自己的时间 |